教育短片 > 女人學佛須知(印光大師)
全集播放
【觀看文字版本】
【視頻播放記錄】

念佛人想要往生淨土,首先要對治自己的煩惱習氣。佛經多處提到,富貴人學道難,女人學道難。富貴人憍慢奢侈,待人接物很難謙卑自牧,要放下攀緣心,虛心求道,很不容易。女人則執著自己的容貌,常常心懷妒忌。卻不知縱然外表天姿國色,身體裡面依舊不過是一包糞便。

貪戀這個虛幻的身體,還怎麼能悟到自己靈覺的妙性?如來為教眾生對治這個毛病,提出了修四念處觀。一觀身不淨,二觀受是苦,三觀心無常,四觀法無我。觀想成就,那些執着色身,自以為了不起的習氣,都能消滅無餘,宛如片雪投進洪爐,頃刻融化。富貴女人,必須將驕傲、奢侈、愛美的習氣徹底拋棄,一點不留,將來才有離苦的希望。

一個女人,如果能在有生之年,將這個幻化的軀殼看破,所得利益之大,不可言喻。女人都在乎自己的容貌,每天忙於梳妝打扮,倘若心中沒有了這種念頭,就容易與淨土法門相應。當今女子,打扮得妖精一般,穿得如同娼妓。應當布衣布鞋,不要穿綢緞華麗的衣服,不要擦粉灑香水,舉止輕浮;應當穿著端莊,遵照聖人的教訓,令人起欽敬心。那些追求時髦的女人,衣著姿態,只會讓人起染污淫慾的念頭。

有人說女人來月經時身體污穢,不可以拜佛誦經,這話不通情理。女人月經短的,二三天結束,長的六七天。修行不可以間斷,怎麼能因為這天生的小恙,就荒廢了修行?月經來時,念佛誦經,一切照常。只要注意如果手接觸過髒東西,要馬上洗乾淨,不要用碰過污物的手翻經焚香而已。

亟齋居士編寫的《達生編》指出,婦女懷孕後,最重要的是要戒淫。古人懷孕後夫妻分房,就是怕動慾念。懷孕後的頭三個月行房事,孕婦由於動慾念,子宮再度張開,容易失血或者引起胎動。三個月後行房,將使胎胞增厚,容易難產;慾火傷胎,污濁凝積,孩子身上長痘毒、瘡疾,都是因為父母不注意。懂得這個道理,就不會有小產、難產等事,所生的兒女,也都很少痘疹等毒,又長壽健康。

關於難產,從遠因講,大多由於宿世或現生的殺業所致。如果女子從小能常念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觀世音菩薩聖號,就可消除宿世乃至現世的殺業,殺業既消,臨產就不會有障礙。也許產婦不懂佛法,萬一難產,應當勸產婦及其親屬,以至誠心念南無觀世音菩薩。宿世怨家企圖障礙她,不讓她生孩子的,一聽到菩薩名號,由於菩薩的威德神力,都立刻遠遠躲開,不敢作祟。

有人說產婦臨產裸露不淨,念菩薩名會褻瀆得罪,這是以凡夫情見,妄測菩薩心行。這是性命攸關的緊急時刻,不能按平常情況來說。譬如兒女跌落水火,呼喊父母求救,父母聽見,一定立即前往救援,決不會因為他衣冠不整,身體不乾淨,而不肯救。

至於說有善女人臨終前骨瘦如柴、病苦纏身,這是多生多劫的業障,靠著她今生勤修淨業,終於轉重報後報,為現報輕報而已。不要以為她修持太辛苦了,導致身體衰弱,這話不是事實,還可能令信心淺薄的人產生退惰,罪過就大了。念佛之人,一定能消除業障;若有業障現前,是轉將來墮三塗的惡報。

一個女人,孝順公婆,尊敬丈夫,教養兒女,是世間聖賢人所為,也是佛門克盡本分的規矩,具足以上功德,修習淨土,決定聲旺而道隆,臨終蒙佛接引,直登九品蓮。

首頁隨機音頻隨機影片教育短片視頻佛法入門全部分類收藏分享
   

  • 佛像可以拍照嗎

  • 五觀堂的含義是什麼

  • 入廁禮儀

  • 佛門儀規-在家佛弟子修持系列

    【推薦】 【紀錄片】 
  • 科技弘法和當義工的那些事

  • 誦經如何達到最佳狀態

  • 育因法師《五戒要解》

  • 南無大願地藏王菩薩

  • 《楞嚴經》十番顯見

    【聽音頻】  第5套
  • 喝酒的三十六種過失

  • 初學佛者的誤區

  • 許俊華《讚頌阿彌陀佛》

  • 普陀古韻

  • 如何解決學佛後,我還是我

  • 《大方等大集經》男聲念誦

  • 覓心了不可得

  • 學佛以前造了惡業怎麼辦

  • 五戒犯戒輕重

  • 步入殺生行業召惡報

  • 慧遠大師定中見佛的原理

  • 慧律法師《六祖壇經》

  • 三皈五戒與十善

  • 莫到老來方修道-淨願門

  • 梵網菩薩戒略說

  • 瑜伽焰口(佛光山唱誦)

  • 無明包裝清淨自性

  • 印光大師十念法(白話文)

  • 天天聽佛號,也有大功德

  • 女人適宜喝的8種花草茶

    【文章】 
  • 女眾進入寺院應遵守的禮儀

    【文章】 
  • 天台八教丨通教

    【文章】 
  • 別把食物營養模式化

    【文章】 
  • 七情三想的眾生,會投生到哪裡

    【文章】 
  • 載入更多
    佛音TV網 http://m.foyin.tv/12640.htm

    視頻首頁   回頂部   佛教文章

    念佛佛號(音頻)   咒語系列(音頻)   佛經念誦(音頻)

    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淨土。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。

    若有見聞者,悉發菩提心。盡此一報身,同生極樂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