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蒙山施食(傳喜法師主法)3
後退10秒快進10秒 倍速:1x

第二番開示:

上來迎請三寶。宏慈必定光臨。惟汝等各具至心。投誠皈依。夫三寶者。千生罕遇。萬劫難逢。皈依者。福增無量。禮念者。罪滅河沙。譬如靈丹妙藥。百病蠲除。是故三寶無上。功德廣大。不可思議。眾生投誠。佛種菩提。由是生焉。我今為汝。稱唱三寶宏名。汝等隨我音聲。皈依三寶。

秉宣三寶(七遍或二十一遍)

皈依佛,皈依法,皈依僧。

皈依佛兩足尊,

皈依法離欲尊,

皈依僧眾中尊。

皈依佛不墮地獄,

皈依法不墮餓鬼,

皈依僧不墮傍生。

皈依佛竟,皈依法竟,皈依僧竟。

第三番開示:

汝等六道群靈。既已皈依三寶。成佛種子。堪進菩提。汝等當復思惟。自從無始。身口意三業不淨。貪瞋癡三毒熾然。念念之間。造諸惡業。無邊無際。若不勤求懺悔。豈有消亡。故今依普賢菩薩懺悔偈示之。汝等恭對三寶。隨音發露。懇切至誠。求哀懺悔。

普賢懺悔偈

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

從身語意之所生,今對佛前求懺悔。

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

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罪障皆懺悔。

往昔所造諸惡業,皆由無始貪瞋癡,

從身語意之所生,一切罪根皆懺悔。

第四番開示:

汝等六道群靈。既能懺悔。罪必清淨。但汝等從無始來。所造業種無量。若能久勤懺悔。方始漸次盡除。又復當知罪從心起。懺亦從心。心若滅時。何罪之有。必須隨時隨境。分別不生。罪根即滅。是名眞懺悔也。既勤懺悔。當發四弘誓願以為基。磊疊行山。應修六度。功勛而成滿。我今為汝。申說四弘誓願之偈。汝等長跪(合掌)虔對三尊。隨我音聲。志心發願。

發四弘誓願

(一)事願

眾生無邊誓願度,煩惱無盡誓願斷,

法門無量誓願學,佛道無上誓願成。

(二)理願

自性眾生誓願度,自性煩惱誓願斷,

自性法門誓願學,自性佛道誓願成。

第五番開示:

汝等六道群靈。既發願已。當知願如大海。深不可窮。行若高山。填方成滿。須修六度之大行。方填四弘之誓海。欲填誓海。急當自利利他。自利則必使三業清淨。難行能行。難忍能忍。歷劫勤苦。永無退志。利他則六度勤修。萬行無虧。廣度眾生。辛勞無厭。自利既精。利他則廣。六度萬行。普化圓融。譬如救濟眾難。先須自力充盈。救人既多。行且益易。今則復念。汝等歷劫以來。所造定業。猶未盡消。故今更誦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。即令滅盡。次誦觀音菩薩滅業障神咒。速使冰消。復由夙造慳貪。致今咽喉常鎖。故誦開咽喉真言。使令開豁融通。堪享清淨法味。上仗顯密之靈詮。盡解內外之諸障。然後進求三昧耶戒。使戒根以全淨。若明珠之朗潤。所修功德。悉獲圓成。次誦變食之密言。每粒變七。七復成七。七七無盡。所謂即此一食。出無量食。而無量食。咸趣一食。一為無量。無量為一。一一出生。重重無盡。充塞虛空。週遍法界。普濟饑虛。離苦得樂。次誦變水之密呪。變凡水而成甘露。為性海以周法界。一切群靈。普得清涼。此食此水。互遍互融。嘗之沾之。六根清淨。見者聞者。眾苦解脫。一字水輪咒。此食此水。淨極妙融。乳海真言。此食此水。體新潔白。更持七如來之洪名。即聞即脫。遂升蓮華台之妙體。且樂且榮。汝等群靈。志心諦聽。

地藏菩薩滅定業真言(二十一遍)

唵。缽囉末鄰陀寧娑婆訶

觀世音菩薩滅業障真言(二十一遍)

唵。阿嚕勒繼娑婆訶。

開咽喉眞言(二十一遍)

唵。步步底哩伽哆哩。怛哆誐哆耶。

授三昧耶戒(二十一遍)

唵。三昧耶。薩埵鋄。

視頻首頁隨機視頻隨機音頻

大蒙山施食(傳喜法師主法)4

大蒙山施食(傳喜法師主法)2

明典法師:三時繫念(主白)

一心頂禮(法宏法師)

果慧法師-十六觀門(川腔梵唄)

堪嘆浮生(川腔梵唄)

隆根長老:稽首皈依大覺尊

三壇大戒:禮佛通宵

華嚴字母32:訶婆(印能法師)

平興寺-爐香讚

延生祿位迴向

南無千華台上盧舍那佛(心安禪寺)

印良法師-天心月圓

八大人覺經(彭立演唱)

南無阿彌陀佛(彌陀海浪音 開松老和尚)

大悲懺法會(法鼓山)

王心雅-靈感觀世音

心經(陳振國)

李文發-世間苦誰知道

阿彌陀佛(精進佛七)

一聲佛號一聲心(廣東佛曲)

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(道一法師)

則旭法師-觀音菩薩如秋月

普門頌(則旭法師唱誦)

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(佛光山)

清淨法身佛

梁皇寶懺(佛光山唱誦)20

李文發-但念阿彌陀佛

《一心歸命》音樂會6.一心供養

何禹萱-生命如花

阿彌陀佛(文殊講堂)

南無阿彌陀佛(悟演法師)

慧律法師-楞嚴經4:破妄識無處七處征心

慧律法師-大般若海

慧律法師-佛說八大人覺經

慧律法師-八關齋戒儀軌解說

慧律法師-祈願正法重現

慧律法師-宇宙萬有本體論

慧律法師-教觀綱宗科釋

慧律法師-楞嚴經3-1:科判與序文

佛音TV網 m.foyin.tv

視頻首頁 返回頂部 佛教文章

願以此功德,莊嚴佛淨土。上報四重恩,下濟三途苦。

若有見聞者,悉發菩提心。盡此一報身,同生極樂國。